现场 | 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教学创新专题研修班4月15-16日在线上成功举办
4月15—16日,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教学创新专题研修班在线上成功举办。研修班围绕虚拟教研室建设任务,邀请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教研团队负责人、名师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虚拟教研室建设经验。各高校分管教学副校长、院系分管领导、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教研室、专业教师等代表参会并听取专家线上讲座。本次线上研修班由中教全媒体主办。
4月15日上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学部教学委员会主任、学校MOOC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战德臣围绕“怎样建好虚拟教研室——理解与实践”做了主题演讲。他指出,虚拟教研室建设是基于慕课的教学改革与国家级一流课程、四新学科建设与国家级一流专业、教改新专题探索等背景下的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他指出,虚拟教研室有七大特征,包括名师引领、中心聚焦、平台支撑、共建共享、成果累积、协同教研以及水平提升。他从团队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以及内容建设四大方面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内容,并从计算思维导论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实际案例出发,介绍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方法。
4月15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首批教学名师、浙江省可视媒体智能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人工智能导论”负责人、首批人工智能课程国家级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王万良围绕“人工智能课程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索”做了主题演讲。他介绍了由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组建的人工智能课程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目标,一是组织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师,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二是建立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虚拟教研室的运行机制、建设模式等;三是打造统一规划研究,资源共建共享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教学研究联盟。他从人工智能专业基础课程、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以及人工智能工程实践环节三方面阐述了关于人工智能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并以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人工智能导论》为例,介绍了人工智能一流课程建设实践与人工智能课程思政探索实践。
4月16日上午,西北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首批虚拟教研室主持人耿国华围绕“数据结构课程资源建设实践与课程虚拟教研室探索”做了主题演讲。她介绍,“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 虚拟教研室由西北大学牵头,全国各地28校教师构成。虚拟教研室建设旨在共建辐射,打破时空限制和资源共享壁垒,优势互补,建设高质量师资培养平台和课程群教学研究高地,提升教师教研科研能力。为学习者赋能,为教师赋能,为教育环境赋能。她重点介绍了“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 虚拟教研室在创新教研模式、教学研究与探索、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建设任务。她从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建设课程资源是教师职责;应用在线教育新模式是教学能力要求;虚拟教研室适逢其时,尽早做早受益四方面阐述了自己对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思考与感悟。
4月16日下午,中北大学副教授、中北大学“杏云”虚拟教研室牵头发起人、“杏云”虚拟教研室主任、山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专家、教育部高校教师国培入库优秀专家薛英娟围绕“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索与实践——以中北大学杏云虚拟教研室为例”做了主题演讲。她指出,在教育信息化以及学校课堂革命需求背景下,中北大学“杏云”虚拟教研室应运而生。“杏云”虚拟教研室成员由各学科潜心钻研教学的骨干教师组成,受教务处直接领导。教研室承担着教学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先行先试、教学理念技能示范推广、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等职能。虚拟教研室建设遵循问题导向、交叉融合、前瞻研究和动态建设等原则,凸显其作为官办第三方属性。她介绍,“杏云”虚拟教研室总体职责为:1.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模式,探索在线教学规律。2.指导在线教学方法,打造中北示范课程。3.加强成果辐射推广,建立系统培训体系。
为期两天的线上研修班针对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围绕“课程(群)教学类”、“专业建设类”和“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虚拟教研室的不同特点进行分享与研讨,助力加快基层教学组织和跨校虚拟教研室建设,加强虚拟教研室培育与建设经验的交流和研讨,助推高校数字化教学改革,实现优质专业教研资源的共建共享。线上研修班为新时代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了创新方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了智慧的力量。
近期活动链接
本科高校一流课程培育&申报培训班将于4月22-23日线上开班!
软件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系列培训—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教学方法4月28-29日线上开班
重磅 | 2022(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大会将于4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